掃一掃,豬價早知道
首頁 > 新聞中心 > 集團要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集團要聞 >新聞詳情

干貨丨規;i場后備母豬入群管理規范
時間: 2022-07-31 來源:
  

種豬是決定豬場效益的關鍵因素,母豬群的胎次結構科學分布是維持豬場有序生產和獲得良好經濟效益的至關要素,而科學主動淘汰低性能經產母豬,引入后備母豬是保障母豬群可持續性穩產的有效舉措。

  //  

后備母豬是指選種預留尚未參加配種的青年母豬,與其他經產母豬(含一次配種尚未分娩的妊娠母豬和配種后空懷的青年母豬)一起組成的豬場母豬群體。后備母豬主要用于補充豬場中胎次高、繁殖性能差或其他疾病等原因的母豬群體,以確保合理胎齡結構和良好的生產成績。


如何科學引種后備母豬?

引種后如何科學地管理后備母豬?

才能維持一個科學且穩定的繁育母豬群,

進而確保豬場經濟效益有效提升。


引種前準備工作


1

隔離舍的要求

設計

隔離舍需要時獨立棟舍且距離本豬場的繁殖豬群1km以上。

若因豬場地理條件的限制無法達到理想距離,則應確保隔離舍與其他豬舍至少間隔200m并處于豬場常年風向的下風向區,由專人負責管理。

大小

隔離舍的欄位大小要適中,每欄可飼喂5-6頭后備豬,每頭豬的活動面積約2.8㎡。

洗消準備

根據場內的洗消要求,欄舍進行高壓清洗、干燥、消毒、空置,空置時間理想的達到1周以上。

欄舍工具準備

配備一套隔離舍專用工具,消毒備用,引種前對欄舍內的飲水設施和飼料設備進行檢查確保正常工作。

2

生物環境準備

正規可靠的供種場

選擇同時兼具某些特定病原微生物凈化場(比如偽狂犬凈化場、無非洲豬瘟小區等)的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可以確保后備豬的質量,使之不攜帶相應的病原微生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本場受外來病原微生物刺激而產生波動的風險。


制定科學的引種計劃

規;唐坟i場經產母豬更新率在35%左右,根據場內對種豬實際需求、周邊疫情動態合理安排引種,一般情況后備豬應盡量源自一個種豬場,一年兩次引種較為合理,最多一個季度引種一次。

欄舍洗消、檢測

引種前10天,安排工作人員對后備豬的隔離欄舍進行徹底高壓清洗、全方位無死角消毒過后,24小時內對欄舍內環境進行采樣檢測,檢測結果合格再空置一周才可引進后備種豬。

3

品種的選擇

1、以出售終端商品肉豬為主的豬場,種豬的品種可擇體型較大、生長速度快、飼料轉化率高(料肉比低)的品種,如新美系種豬具有上述特征。

2、以銷售斷奶或保育仔豬為主的豬場,種豬則傾向于產仔數高、斷奶數高的品種,如法系、丹系或加系品種,則會有更高的產仔數。

4

運輸過程注意的事項

運輸車選擇

根據引種的數量選擇合適大小的專用運豬車輛,有條件的最好選擇封閉式恒溫運輸車。一是裝運每欄的密度適中,避免密度過高造成豬只擠壓,密度過低導致運輸過程中碰撞。二是密閉廂式車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路途種的疾病感染風險。

運前洗消

車輛在裝豬前必須徹底的清洗和消毒,最好能進行高溫烘干消毒,然后對車輛進行采樣檢測,檢測結果無特定病原(比如:PRRSV、ASFV、PEDV等陰性)為合格備用。

運前保健

在運輸前可以對后備豬進行抗應激藥物的保健,尤其是長途運輸較為關鍵,降低運輸過程中的損失。

平穩運輸

在車輛運輸過程中避免急啟、急剎,轉彎速度不宜過快等,可降低后備豬肢蹄的損傷。


后備母豬挑選要點


1

外觀篩選

要求體型勻稱、四肢健康,毛色、耳型等應符合本品種特征。

2

外部生殖器官篩選

陰戶發育良好,沒有狹窄、上翹等現象且大小符合該體重豬只正常發育應有的標準。

3

遺傳缺陷癥的篩選

選擇無臍疝、有效奶頭6對以上并排列整齊、間距適當,同時注意無肛門豬只不能留作后備種用。

4

無特定病原的篩選

抗原要求

為確保本場穩定正常高效生產,要求以下病原檢測結果為陰性:

1、ASFV陰性;

2、根據自身豬場藍耳的情況選擇是否要求藍耳抗原抗體雙陰;

3、PEDV陰性。

抗體要求

1、PRV gE抗體陰性;

2、PRV gB抗體陽性;

3、CSFV抗體;

4、FMDV抗體要求80%以上陽性。


馴化隔離及防疫


后備母豬攜帶的病原微生物會水平傳播給本場豬只,直接與場內豬只混群給豬場帶來生產波動造成經濟損失屢見不鮮,為避免引進種豬對本場豬群當前飼養環境的沖擊,后備母豬入群前需要獨立為期6-8周的隔離馴化后再與本場豬群混群以降低這種分險。


1

隔離馴化要點

合理的分群和密度

后備豬進場后應根據豬只的大小、健康程度進行合理的分群飼養,每一欄豬只頭數適中一般在5-6頭即可,后備母豬不宜太過擁擠,建議在2.8㎡/頭的空間。

科學的馴化程序

1、隔離期一般建議在8周左右,最短不低于6周。

2、種豬進行合理分群后第一周主要是是進行臨床觀察和建檔,主要是耳號、日齡、免疫記錄、調教記錄等。

3、一周后體況無異常則可以將本場仔豬的糞便與飼料混合進行投喂或將年輕胎次母豬(即一二胎低胎次母豬)糞便直接投入欄舍,持續一周,同時根據本場后備豬免疫程序開始接種疫苗。

4、在接下的4-6周進一步挑選要淘汰的年青母豬與后備豬進行混群飼養,混養比例為1:6,使后備豬群建立起對本場現有病原微生物的免疫防疫。

2

免疫要點

合理的免疫流程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確保在后備豬配種前一個月完成免疫程序上所有疫苗的免疫接種工作。

抗體檢測

在最后一針疫苗免疫接種結束3周后,對后備母豬全群采血抗體檢測,所有抗體合格后再與本場豬只混群,若抗體不合格應進行補免后再次檢測直至抗體合格,或直接淘汰處理。


后備母豬的飼養管理

后備母豬的飼喂

1、后備母豬體重在120kg以前進行自由采食后備料。

2、120kg-140kg控制每天2.5kg后備料根據具體膘情適當加減飼喂即可。

3、配種前兩周采取短期的優飼,以刺激排卵。

4、確保16h/天的有效光照,光照強度控制在300Lux,可提高后備母豬發情率。

后備母豬的誘情

1、后備母豬在160日齡時應開始開展公豬接觸刺激誘情,當前常規誘情方法主要有兩種:

將公豬趕到后備母豬欄里,一天兩次早上傍晚各一次,每次5-10min,這種誘情方法常會出現公豬爬跨母豬的現象,需要技術人員看好公豬,同時容易引起后備母豬的肢蹄損傷,影響后備母豬的利用率;

專門設計一個誘情定位欄,欄舍中間并排做2-4個定位欄,2-4頭公豬頭尾相交錯關好,然后將兩個欄的后備母豬趕到誘情欄與公豬接觸,既能直接接觸又能避免爬跨還方便觀察鑒定發情,早上傍晚各一次。

2、在開展誘情工作時應做好發情記錄,正常210日齡以后體重達到140kg且達到第二個情期以上即可安排配種,適時配種可以有效的降低斷奶母豬二胎綜合癥提高母豬的使用年限。

超日齡未配的后備母豬處理

對于270日齡以后均未見發情現象的后備母豬,可采取注射PG6001頭份,處理后超過300日齡仍未見發情的豬應及時淘汰處理。


近年來伴隨著飼料原料、生物安全的投入、人力成本的逐年提高,豬場的養殖成本的高低影響豬場競爭的關鍵因素,良好的種源確保豬場的產仔數、初生重、斷奶數、生長速度,因此種源的選擇成了控制成本的關鍵因素,后備種豬的選擇、飼養管理。

免费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