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豬價早知道
首頁 > 新聞中心 > 集團要聞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集團要聞 >新聞詳情

轉載丨守住青山綠水 養出金山銀山
時間: 2022-04-13 來源:
  

圖片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新浪財經新聞,原文地址為:http://finance.sina.com.cn/jjxw/2022-04-13/doc-imcwipii3990650.shtml?cref=cj,作者:劉永,轉載只為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我們深表感謝!如有侵權,敬請告知,我們會盡快刪除并致歉。


福清市地處福建省東部沿海,地貌多山,峰巒疊翠,以齊云山為最高峰,終年云霧繚繞;氣候溫暖濕潤,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為種豬繁育創造了良好環境。


圖片


位于福清市的福建永誠農牧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誠集團)成立于1992年,是一家專門從事種豬繁育及推廣的企業。近年來,在福建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指導下,永誠集團的種豬繁育標準化建設取得了長足進步,并于2020年獲批創建國家種豬繁育標準化示范區。


圖片


目前示范區面積達88200平方米,形成飼養環境、引種、育種、繁殖、飼養管理、投入品管理、銷售等全產業鏈標準體系,輻射帶動周邊100家養殖場成為標準化、規范化豬場,養殖戶收入逐年提高。


標準化+科技創新


走進永誠集團養殖場,通過監控視頻,記者看到液泡糞—免沖洗—全漏縫地面設計的豬舍,采用中芯一號芯片檢測技術,通風設備與溫控設備齊全,一改傳統養豬場污水橫流、蚊蠅肆虐、臭氣熏天的形象,呈現眼前的是無臭味、零排放、省人工、智能化、機械化的現代種豬繁育場。傳統模式下容易產生的糞便、污水等污染環境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種業振興行動方案》,會議強調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實現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農業部出臺《全國生豬遺傳改良計劃(2021—2035年)》,明確提出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核心種源自給率保持在95%以上!斑@些政策,極大地推動了我們種豬繁育標準化建設的步伐!庇勒\集團總裁薛永柱介紹說。


福建省市場監管部門堅持優服務、強監管,助推永誠集團以科技創新提升標準水平,以標準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在市場監管部門的幫助下,永誠集團組建技術服務團隊和院士專家工作站,運用全基因組檢測等分子育種手段,開展種豬育種的研究、應用,成功打破制約我國種豬發展的“引種—繁育—退化—再引種”的怪圈,實現了自主育種。


圖片圖片


永誠集團及時將科研成果轉化為標準,圍繞良種繁育的關鍵技術,貫穿產業鏈條各個環節,完善標準化技術與管理,形成以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為基礎,按照“有標采標、無標制標”的原則,建設企業標準體系。截至目前,已擁有《人工授精操作規范》《種豬測定操作規范》《重大疫病預案規范》等18項核心技術標準。


多渠道推廣標準


示范區創建期間,永誠集團組織技術人員上門服務687戶養殖戶,分發技術手冊2000份;建立生豬標準化養殖推廣示范場2個,生豬養殖試驗示范基地12個。在疫情期間,利用“線上”模式,通過直播、公眾號、視頻號以及信息推送等方式,為養殖戶提供相關技術培訓和問題解答,共開展4期在線培訓,參訓人數達13.82萬人次。


永誠集團技術人員指導養殖戶使用豬場管理軟件和育種軟件,根據收集的數據,為養殖戶提供“量身定做”技術服務,推廣全套標準化技術體系,幫助解決種豬的飼養、豬場管理等各方面問題,提升養豬業數字化管理水平,提高生產經營效率。


隨著生豬養殖規模不斷擴大,傳染性疾病的發生率也不斷提高,特別是非洲豬瘟,作為一種沒有疫苗的一類烈性傳染病,成為不少養殖戶的噩夢。


永誠集團通過建立防范非洲豬瘟等重大疾病的全套標準化技術體系,聯合19家養殖場建立豬業聯盟,建立防范非洲豬瘟聯防聯控機制,對聯盟人員進行洗消流程規范等技術培訓,使養殖戶掌握疾病綜合防控相關技術和標準化操作流程。


圖片


永誠集團通過洗消間安裝遠程監控,實時監督洗消人員的操作,規范示范區內的養殖場管理,形成標準化養殖機制,成功抵御住了非洲豬瘟的威脅。2020年示范區順利通過第一批“全國無非洲豬瘟小區”認定,2021年入選農業部第一批國家級動物疫病凈化場。


圖片


國家生豬核心育種場網站數據顯示,永誠集團示范區選育品質性能已達世界領先水平并于2021年通過省級、國家級豬偽狂犬凈化示范場復評。


圖片


示范引領助農增收


一頭豬就是一個小型有機化肥廠。永誠集團育種總監邱定杰介紹:“我們通過利用異位微生物發酵技術標準,將養殖糞污發酵處理成有機肥,實現糞尿資源再利用,變廢為寶。病死豬則通過無害化堆肥及機械化處理技術標準生產成有機肥!


據了解,示范區每年可生產有機肥5000噸,可供10000多畝土地施肥使用。


同時,示范區還在貴州探索“種養結合、生態循環”養殖模式,將畜禽養殖過程中產生的糞便作為種植業的肥料來源,并解決養殖業產生的廢棄物,使物質和能量在動植物之間進行轉換,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實現禽畜糞便的肥料化、能源化利用。


圖片


示范區創建兩年多來,農戶、合作社、養殖場呈現出人人學標準、知標準、用標準的良好局面,初步形成“生產有標準、操作有規程、質量有檢測”的現代農業標準化格局。更重要的是,培養了一支種豬繁育標準化專業隊伍。這支隊伍,在示范區輻射范圍內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支撐作用。


通過示范引領,示范區形成了“公司+標準+基地+農戶”的聯合模式,實行統一供應種豬、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質量標準、統一養殖管理,提高疫病防控水平,保證了農產品(7.180, 0.65, 9.95%)質量與安全,降低了農戶風險。


標準的全面實施和應用,提高了種豬繁育產量,示范區2020年實現種豬出欄1.8萬頭,2021年實現種豬出欄2.1萬頭,而且所育種豬具備骨架大、長速快的優勢。通過規范化管理,每戶養殖戶每年平均節省成本8萬元以上;品種的選育和改良,為養殖場每頭商品豬多創收60元左右,兩年來養殖戶實現經濟增收達3.6億元。


圖片
免费av在线